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4的文章

從事中東研究的首要條件

筆者在英國從事中東研究快滿三年。但之前在台灣唸書時,從大二起,則已經開始關注中東地區的發展。碩士班的時候,選擇巴勒斯坦作為研究的主題。因此,到英國唸書之前,對中東事務已經將近有九年的觀察心得。 在台灣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生,其實並不多。那時自認,與其他台灣學生相比,自己應該算是了解中東。不過在英國待的時間越久,越覺得之前在台灣對中東地區的認識,是多麼的無知與充滿幼稚的思維。當然我不是說,現在的我是多麼了解中東。中東地區其實非常複雜,我也只能略知一二。其實從新聞當中的中東報導,特別是來自西方大媒體的來源,也都是過於片面或是帶有某種特定價值。 這邊所說的中東研究首要條件,不是語言,也不是找資料的方式。當然這兩種都很重要,也是必要的條件。不過這邊說的,是一種態度。這個態度就是,將中東地區的民眾,同樣當做一般人來看待。他們與世界各地的其他人一般,有喜怒哀樂與七情六慾。不需要因為看到來自西方媒體的詭異報導,或是多數因為信仰伊斯蘭, 就將中東地區的民眾給妖魔化或是非人化。特別是在戰火下,或是受到長期壓迫的地區,更是要理解當地人的情感與思維。若是這點都做不到的話,我想若是有人想從事這個研究,未來將難以有所成就,無法真正站上國際舞台。頂多與那些西方精英一般,在螢光幕前,以「道德制高點」的方式,大談中東事務。或是用 一種詭異式的外地人思維,指導中東民眾該怎麼做。 簡單的說,缺乏同理心的中東研究,是一種違背倫理價值的研究途徑。

從資料來源談何謂中東觀點?

從事中東研究,很自然地,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而不同的觀點,是依據不同的研究途徑所塑造而成。如從政治學、人類學、歷史學或是哲學角度,探討中東特定的事件,自然會有不同的視角切入。從這個層面來說,真的沒有必要爭出高下,或是證明誰的論點比較優越。 但是即使有不同的論點,資料來源仍是學術研究最為重要的一環。理解中東現場,資料來源未必要單純依賴新聞報導或是維基百科,或許這對於剛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來說,是個認識中東的重要媒介,但這些來源,未必能真實捕捉到中東地區多元與複雜的樣貌。 以上的資料來源,最多只能當成二手資料。若是全盤吸收,很有可能會造成與實際發生落差的問題。這在 Edward Said 的「報導伊斯蘭」一書有通盤的分析。 因此對一手資料的掌握,是理解複雜中東現場的必要條件。何謂一手資料呢?舉凡官方檔案、田野訪談或是感受在地的社會脈絡,都能作為一手資料的工具。唯有如此,根據一手資料作為觀點的論述基礎,才不至於陷入人云亦云或是看似客觀無誤的論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