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Muslim affairs」標籤的文章

論穆斯林禁令的效應

圖片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禁止七個穆斯林 ( 伊朗、敘利亞、伊拉克、蘇丹、利比亞、葉門與索馬利亞 ) 為主體的國家人民進入美國本土。此舉引發美國國內強烈的反彈聲浪,在其他西方國家 ( 如英法 ) 同樣也有示威活動,抗議這個禁令明顯是針對穆斯林的歧視。 儘管美國當局聲稱這個禁令不是針對伊斯蘭,而是阻擋潛在的恐怖份子滲透美國。不過,這種論述難有說服力。不少媒體與學者已經拿出例證與數據反駁。如一位美國政治學者 Wendy Pearlman 在華盛頓日報撰文表示,在美國歷史上,沒有難民從事恐怖攻擊的紀錄。即使九一一事件的參與者來自中東阿拉伯人的背景,但之後在美國發生的恐怖主義,其多數的犯罪者是在美國本土出生。該學者又指出,美國向來對於移民規範有極為嚴格的要求。如今日因敘利亞內戰關係造成 580 萬難民流離失所。相較於土耳其接受 280 萬、黎巴嫩接受 100 萬、約旦接受 60 萬難民,美國僅收容 18,007 位敘利亞難民,佔總難民數的 0.3% 。至於這些來到美國的敘利亞難民,他們事前接受多重的行政審查程序。如這些難民必須先在聯合國註冊,成為法律定義下的難民。之後,他們必須接受美國國務院、國土安全部與相關單位的層層審查後,才有資格來到美國避難。 [1] 已有許多文章從人權與普世價值角度探討川普的穆斯林禁令。本文不再贅述,而將焦點放在穆斯林禁令對世界穆斯林群體所帶來的實際效應。

有關巴勒斯坦女性議題的文章概念

這兩天看巴勒斯坦女性學者們寫的女性主義的學術文章,很有意思。傳統西方學術界論述的「世俗」 vs. 「伊斯蘭主義」這種涇渭分明的分類法,皆是他們所要解構的論述。或是挑戰西方主流女性主義對中東女性議題的研究觀點。 從他們的研究中,「世俗」不見得代表開化或是文明,相反的有可能為西方政治或是殖民者的利益服務,或是「世俗」其實只是少數菁英圈子玩的遊戲,未必能真正代表世俗之外更廣大的當地女性群體(如在 鄉 村地區、在以色列監獄中的女性或是伊斯蘭主義者的女性)。 相對的,「伊斯蘭主義」不見得代表落後或是反現代化。持有「伊斯蘭主義」的當地女性,其觀點雖與「世俗主義」者的女性不同,但不代表這些女性沒有自覺或是被男性所壓抑的悲慘結局。例如在巴勒斯坦大學中,「伊斯蘭主義」的女學生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程度,更勝於那些「世俗主義」者的女學生。而且這些女學生們的活動,已經得到其他學生甚至家長們的信賴。 其中一篇書寫巴勒斯坦女性議題的學者,她的研究可是冒者生命危險在研究。那時正 值 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最猛烈的時刻 (2002 年 ) 。她提到已經與一些男性的訪問者約好時間,但在訪問前幾天,這些訪問者突然消失。消失的原因不是被以色列的飛彈打到,就是 躲 避以色列的襲擊。

學術文章摘要:巴勒斯坦青年與阿拉伯之春

一篇文章,討論阿拉伯之春之時,西岸巴勒斯坦大學生對於西方現代化(modernity)或民主價 值 的看法。作者是學校中心的巴勒斯坦老師。該文章是她過去在西岸Birzeit大學教書時的觀察。這種觀察很有意思,很少從西方研究者的文章中看到這方面的研究。這也間接證明,過去西方多數媒體對中東的報導模式,依舊是那種東方主義的思維模式,有意與無意地遮蔽當地社會的脈動。更嚴重的是,西方媒體透過這種主觀或是不精準的報導方式,深深影響世界各地讀者對中東事務的認知,所討論的主題也非常單一與片面性。 對於台灣社會而言,西方現代化的概念已經是不肯動搖的核心價 值 。 哪個大學生誰敢對現代化進行批判,或是說要「復興中華文化」,自然 就是 鄉 民所嘲笑的反動份子,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不過在巴勒斯坦社會,或是整個泛阿拉伯世界,卻不是如此單純,對西方的現代化概念未必能完全接受。

對於當代伊斯蘭的理解方式?

圖片
如果八卦版是台灣主流民意,那麼伊斯蘭在台灣社會的普遍認知, 不外乎伊斯蘭是好戰、暴力與歧視女性的宗教。這些人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證明他們的想法無誤。如九一一事件,蓋達組織發動恐怖攻擊,以伊斯蘭的名義殺死許多西方無辜的民眾。或者是,中東女性被迫帶上頭巾,沒有自主權,從小要接受割禮,傷害他們的人權。又或是沙烏地阿拉伯不準女性開車,因為開車會造成性解放。 只能說,這是方法論與資料來源取樣的問題。 的確,這些例子在西方的報章媒體隨處可見。台灣民眾對於中東社會的認識,幾乎來自西方媒體,因此不用太意外,對伊斯蘭議題自然會有上述的印象。 不過這邊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世界穆斯林據統計有 16 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五大洲幾乎都有穆斯林的蹤跡。若用上述這種印象來解釋當今伊斯蘭議題,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論述方式嗎?  

Why I want to open a gay-friendly mosque in Paris

這種言論從伊斯蘭角度來說相當危險,並不是每個穆斯林對於「特殊議題」有權解釋,即使他自認相當了解伊斯蘭法。對於這些議題必須由 Mujtahid (法學家中的法學家)透過 Ijtihad 方式評斷,同時必須考慮到何謂是公眾利益。然而擔任 Mujtahid 不是ㄧ件容易的事情,必須對伊斯蘭教法與阿拉伯語有相當程度的掌握,在伊斯蘭歷史上,擔任 Mujtahid 的法學者數量屈指可數。 以文中這個例子為例,該名作者僅是憑個人意見,若是他認為這項議題可以引用古蘭經為證據,他必須先引述過去法學者對這議題的看法,有無 Fatwa 來佐證,否則只是個人意見,無法代表伊斯蘭與穆斯林大眾意見,甚至造成伊斯蘭教法的紊亂。 Being gay and a feminist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Islam. An inclusive place of worship would give hope back to many             Ludovic-Mohamed Zahed guardian.co.uk , Monday 26 November 2012 12.13 GMT

伊斯蘭文明摘要筆記之ㄧ

註:關於伊斯蘭文明的中文資料極少,之前因準備考試關係,考試筆記乃是綜合阿語系學生們的筆記整理而成。若是有侵權部份,小編會立即將該部份內容移除,請多見諒。 說明:筆記中,介紹伊斯蘭文明的精髓 Tawhid( 認主獨ㄧ ) 與伊斯蘭教義的原理。筆記也介紹「伊斯蘭教法」 (Shariah and Fiqh) 的歷史發展演變。 一、 Tawhid ( 伊斯蘭文明的本質的根源為 Tawhid ) 伊斯蘭教的本質就是伊斯蘭的 Tawhid 。 Tawhid 意指肯定阿拉是唯一真神、至高無上的造物主。 Tawhid 內含主要為「萬神非主,唯有阿拉。」以這個原則確立伊斯蘭架構。阿拉是獨一的造物主並創造了一切萬物,我們生活周圍一切作為皆來自阿拉的意志。 Tawhid 強調獨一神創造人類,目的是為了使人類敬拜服事祂。 這說明了人類存在於世界的目的就是盡到對神的義務,實現神的旨意。 Tawhid 作為社會主義之首要原則,人生為平等,不以個人為優先。獨一真神論的意思,穆斯林皆兄弟,互相關愛、團結遵守阿拉和先知的教訓。因此穆斯林溫瑪( Ummah )是一種人類的秩序,它是一種「四海皆兄弟」的思想,不論膚色、人種或是身份,在這個範疇內,所有的人類都被視為一體。 伊斯 蘭所要的不是非理性的崇拜或是消極的宿命論觀點。而是透過理性思考後,瞭解神的存在,放棄自負的本性,進而對神順服。能夠這番理解神的人便稱為 Muslim/Muslimah ,和神之間的關係便是由 Taqwa( 敬畏。 意識到人類對造物的責任 ) 所界定的。

Egypt: From Post-modernism to Post-secularism

By Eric Walberg - Cairo 作者首先描述埃及今日政局,穆斯林兄弟會透過選舉贏得國會以及總統選舉,但是國家眾多權力與資源仍是在軍方手上。然而作者認為這並不能阻止ㄧ個嶄新的埃及出現,他問到:穆斯林兄弟會這ㄧ年內,為何可以贏得勝選,克服媒體、法院與軍方對他們的偏見與破壞?這答案在於穆斯林兄弟會背後是由廣大的貧困階級以及按照伊斯蘭規範的眾多穆斯林所支持。 這邊作者引用兩位在英國任教與工作的穆斯林學者 (Tariq Ramadan 與 Ziauddin Sardar) 觀點,論述今日穆斯林社群該如何面對與回應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政治與金融秩序。 這邊摘要幾段文字,詳細內容請見連結全文。 「西方在中東地區推廣現代化與世俗化。在西方社會的世俗化 = 自由 = 宗教多元 = 民主。然而這不能適用於以穆斯林為主體的社會,從這ㄧ百年來,中東地區的發展與歷史經驗,西方的世俗化在中東地區 = 殖民主義 = 去伊斯蘭化 = 獨裁政體。」 「今日穆斯林必須持續檢視伊斯蘭基本原則,以及對信仰應負起責任。伊斯蘭不可避免會牽涉於政治,伊斯蘭是個和平的宗教,這已經由穆斯林兄弟會所展現,即使兄弟會過去遭受到強人政權的壓迫,但在忍耐中渡過,最終能開花結果。因此我們必須扛起責任,為了社會與為了個人,解決道德與倫理上的困境。我們不要只想適應這個不公義的國際秩序,而是設法去改變它。我們必須研讀【古蘭經】,這是ㄧ個方式讓我們思考與學習如何建立公正、平等與和平的環境。」

埃及總統第一輪選舉初淺觀察與評論

圖片
埃及總統選舉於 5 月 23 與 24 日舉行,雖目前官方尚未正式公告結果,不過應該是由穆巴拉克時期的前空軍參謀總長 (2002-2011) Ahmed Shafiq 與穆斯林兄弟會的 Mohamed Morsi 將在第二輪對決 (6 月 16-17 日 ) 。根據半島電台引述埃及金字塔日報的消息,前三位候選人票數如下: 1.Mohamed Mursi 5,400,000 
 2.Ahmed Shafiq 5,300,000 
 3.Hamdeen Sabbahi 4,600,000 
   第一輪選舉結果讓媒體感到意外,因為先前媒體大多將焦點放在其他兩個候選人身上,分別為前外交部長 Amr Moussa 與前穆斯林兄弟會成員 Aboul Fotouh ,這兩位分別是選前民調的前兩名,不過選舉結果並非如此,可見埃及的民調準確度還有待加強。 另外半島電台英文網站設置 ㄧ 個 投票網站 ,沒有限定非埃及人民參與,就連小編也投了 ㄧ 票(小編投給 Aboul Fotouh ),結果網站票選與真實情況有很大的差距,第一名雖 說 是穆斯林兄弟會的 Morsi ,但同樣進入第二輪的 Ahmed Shafiq 只在該網站中排第六名,無法真正反映埃及民意。 半島電台網站投票

French Muslims get call to vote for president

Apr 30, 2012 1:35pm Muslim leaders speak out and call for their brothers to vote PARIS (AP) — They are France's millions-strong minority with a voice that usually falls silent at election time. But this year, there is a special new effort to mobilize French Muslims to speak up at the ballot box in Sunday's presidential race — amid a surge of Islam-bashing among the French right. Imams and Islamic associations are calling on Muslims to do their duty as citizens and go to the polls . And while they're not officially endorsing anyone, the call itself is a bold move in a country where statistics on religious affiliation are formally banned and where secularism is enshrined in the constitution. Socialist Francois Hollande — the poll favorite — is more likely to benefit from the get-out-the-vote push, because conservative President Nicolas Sarkozy has spoken out against Muslim practices in his campaign and experts say that Muslims in poor neighborhoods ...

France/Islam: Halal slaughter becomes political issue in France

連餐飲業Halal肉在法國都能成為政治問題,不簡單。 PARIS, 29 Rabi al-Awwal/21 Feb.(IINA)-A TV documentary’s revelation that slaughterhouses around Paris have switched meat production entirely to halal methods has stirred a political storm in France, where attitudes to Europe’s largest Muslim minority are a subtext in a presidential election campaign. The France 2 documentary last week said all of the abattoirs in the greater Paris region were producing only halal-style meat, selling some without labeling it as such to avoid the cost of running separate lines for halal and non-halal customers. Far-right candidate Marine Le Pen – who is hoping to win voters away from center-right President Nicolas Sarkozy ahead of the two-round election in April and May – has seized on the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