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被斷交的分析與後續效應
6 月 5 日 ,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簡稱阿聯 ) 、巴林、葉門與埃及五國,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威脅區域穩定為由,斷絕其外交關係,並採取多處制裁措施,如派駐在這五國的卡達大使與其公民於限期內離境、封鎖卡達的海陸空交通要道。 分析家指出,卡達的斷交風波幕後為沙烏地與阿聯主導,藉先前美國總統川普訪問沙烏地的聲勢,以外交與經濟制裁手段,迫使卡達聽令於沙烏地與阿聯。 有些分析指出卡達被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斷交的原因,在於與伊朗關係太近。長期以來,海灣國家與伊朗關係冷漠甚至緊張。沙烏地擔憂伊朗「輸出革命」,威脅其在海灣地區的主導地位。卡達與伊朗關係友善或許是一個原因,但卡達與這些海灣國家對穆斯林兄弟會的立場不一也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沙烏地、阿聯與卡達的緊張關係可以追溯到六年前的阿拉伯之春。 2010 年 12 月北非突尼西亞一名小販的自焚引發阿拉伯國家一連串的示威活動。在 2011 到 2013 年期間,中東區域似乎出現結構性的轉變,逐漸從專制統治走向民主轉型階段。突尼西亞與埃及分別選出民選的執政黨與領導人。另外巴勒斯坦局勢似乎出現好轉,在埃及、土耳其與卡達的協調下,以色列同意解除對加薩的封鎖。 不過在 2013 年 7 月埃及軍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總統穆爾西 (Mohamed Morsi) 後, 民主轉型立即中斷,中東局勢回到原有專制模式。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穆爾西與所屬的穆斯林兄弟會倒台後,以 ISIS 為首的極端主義在埃及、利比亞、敘利亞與伊拉克等國蔓延,成為國際社會極力剷除的對象。 ( 但這不代表兄弟會與 ISIS 有實質聯繫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