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於土耳其示威活動的延伸想法與雜談

因為土耳其示威運動,生額外的聯想,該文並非幫土耳其總理Erdogan辯護,只針對西方媒體對土耳其示威的報導模式,提供另外一套論述。

若關心土國示威近況,可以參考筆者搜集的相關資訊

暫時跳Erdogan是否獨裁極權問題,為什麼他對反對者採取強硬立場,我覺得可能是他宗教學校的背景關係。在凱莫爾主義全盛時期,宗教學生可以感受到環境對於他們的不友善。另外在1997年時,他因為公開朗讀伊斯蘭詩文,遭到當時政府判刑十個月。所以這次的示威抗議,多數參與者又是所謂的世俗主義者,或許在Erodgan心中,伊斯蘭被打壓的歷史記憶再度浮現。因為警方打傷示威者與他的執政風格關係,受到外界強力的批判,Erodgan事後也坦承警方執法過當,但如同「洞見」網站的「土耳其之春?──事情或許不會更進一步發生」一文指出「正發黨畢竟不是「黨指揮槍」的中國共黨,政府與民眾的矛盾也並非威權政體與民主思想這樣無可化解的激烈對立」。示威者除了要求Erdogan下台外,尚未看到有何具體的訴求? 

這裡引用一段一名土耳其作者Mustafa Akyol的評論

「Erdogan是民選的領導人....。然而他太過於目中無人,威脅那些不支持他的人....。過去幾個月他的相關政策,如限酒令或是將一座橋梁命名為一位有爭議的鄂圖曼帝國蘇丹,導致了文化戰爭。的確,他有合法統治地位,但他的心態不開放,也不夠接受他人建議。我認為他應該在這起事件中,學到教訓,試者聽那些不同意他的人...。他應該可以從中與其他人達成共識。」

"Erdogan is a democratically-elected leader .... However, he has been too defiant, too threatening to the people who do not support him … and in the past few months especially by his new regulations on limitation of alcohol use ... by naming a bridge after a controversial Ottoman sultan, he just flamed the culture war that is in this country. So he is legitimate there ... but he is not acting very liberal, and not very participatory. I think he should take a lesson from this incident and move on, and to try to listen to those who don't agree with him … he should be able to build consensus ... "
- Mustafa Akyol, a columnist for Hurriyet Daily News

西方媒體很喜歡套用「民主」與「人權」公式在中東與穆斯林國家,這次的土耳其示威活動也不例外。但不是當地的政治人物、學者或是民眾全盤接受或是認同這種西方民主或是人權的概念,特別是美國一廂情願與雙重標準地將民主與人權作為一種商品向中東地區銷售,一方面企圖在伊拉克建立民主燈塔,另一方面暗中推翻他們不喜歡的民選政府,最近的案例是2006年1月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的勝選,在以色列與美國支持之下,少數法塔成員企圖推翻哈馬斯領導的政府,結果被哈馬斯軍事組織反政變,造成現在巴勒斯坦政治的分裂。

其實穆斯林學者認為民主與人權理念,早就存在伊斯蘭原則當中,只要外來的事物與價觀,不違背伊斯蘭原則,都可納入其中。因此土耳其出現反對禁酒令,或是反對「伊斯蘭化」的浪潮,讓其他國家的穆斯林社群覺得很不可思議,這在其他中東國家中,也少見其他世俗主義者有如此激烈行為。再來什麼叫做「伊斯蘭化」?西方媒體總是給予模糊的定義,在他們的報導中,「伊斯蘭化」通常與政治相連,然後強迫不聽從政府的民眾接受,但真的是如此嗎?

一些非穆斯林時常批評穆斯林死守教條,也許他們無法難以理解伊斯蘭如何影響穆斯林思維,看待這個世界,或是穆斯林如何將伊斯蘭原則應用在社會中? 其實伊斯蘭法原則可應用在各個時空背景之下,不同地區對伊斯蘭法的解釋會不盡相同,異中求同則是伊斯蘭法的原則之一,只要在不違背認主獨一(Tawhid)的基礎上。

或許對於認為世俗主義是普世價的人來,看到穆斯林時常將宗教用語放在口中或是履行宗教義務如禮拜、封齋、天課、朝覲,覺得很不可思議,或是用輕視嘲笑的態度看待穆斯林的行為。但是只要受過基本伊斯蘭教育的穆斯林,便會了解為什麼要執行這些宗教義務的必要性。穆斯林認為伊斯蘭不只是單純的個人信仰,而是指引人類的生活之道,除了是私領域的信仰外,在公眾場合中,伊斯蘭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將伊斯蘭應用在公眾事務上,如憲法的條文規範、婦女與少數非穆斯林的地位問題,這不只在穆斯林社群,是一個激烈討論的議題,更是西方國家與媒體整天拿放大鏡檢驗的焦點。即使一件單純的討論,在不同國外利益與勢力糾結下,也會變的異常複雜。

伊斯蘭與基督宗教一樣,是向外宣揚一神信仰的宗教,但宣教方式對不是使用武力,或是透過強制手段讓人改信。先知穆罕默德的角色是報喜者與警告者,一方面告知世人,信道而且行善者,在將來沒有恐懼,也不會憂愁: 另一方面提醒世人末日快要來臨,呼籲人類信仰造物主的重要性,而不要去偶像崇拜。先知執行傳遞一神訊息的任務,至於信與不信是在個人決定,用強迫手段迫使人接受伊斯蘭毫無意義。

最後一點,用西方世俗主義的眼光套在當代穆斯林社會,則會生與事實理解上的落差。其實世俗與傳統之爭,若放在歷史脈絡來看,反倒是西方國家替穆斯林社會所留下來的遺。西方社會過去成功地離神權思想階段,轉型進入世俗化社會,宗教不再成為唯一信仰價,也不再干涉政治。然而這種世俗化觀點卻在穆斯林社會的現代歷史上,同等外來殖民勢力、反伊斯蘭與專制政權的負面記憶。若穆斯林國家完全追隨現今西方社會價,僅將宗教視為個人事務,排除於公眾事務之外,在人口占80-90%的穆斯林國家當中,是完全行不通的。至今尚未看到哪個穆斯林國家成功執行世俗主義,將伊斯蘭完全排除在公領域外。不過若完全屏除過去採用西方所帶來的世俗法律規範,強加執行「伊斯蘭法」,就連部份傳統人士也無法認同。

關於介紹伊斯蘭原則的書籍可參

1. al-Qaradawi,Yusuf. Anas Al Shaikh-Ali and Mohamed Wasti translated, Islamic awakening between rejection and extremism (London: Zain International, 1991)     
2. Kamali, Mohammad. Shari’ah law: An Introduction (Oxford:Oneworld, 2008)
3. Ramadan, Tariq, Radical Reform, Islamic Ethics and Liberation,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8)

世俗主義、現代化與伊斯蘭的相關書籍可以參
1. Sadiki, Larbi,The Search for Arab Democracy: Discourses and Counter-Discourses (London: Hurst & Company, 2004)
2. Tamimi, Azzam (ed.), Power-sharing Islam? (London: Liberty for Muslim world, 1993) 
3. Yavuz,Hakan, Islamic political identity inTurke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4. Yavuz, Hakan, and John Esposito (ed.), Turkish Islam and the Secular State: The Gulen Movement (New York: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2003)
5. Zubaida, Sami, Beyond Islam: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Middle East (London: I.B. Tauris, 201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一場人道援助演講的感受

利用假日期間,聽了一場人道援助的演講。講者相當年輕,短短幾年在多個國家從事人道援助,那種歷練在台灣確實不多見。講者很有自信地講述為何台灣社會要關注難民問題。 對於年輕聽眾來說,應該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演講。人道援助並不是我的專業,稍微google台灣方面的資料,發現相關中文學術資料並不多。 但只要從事中東研究的人來說,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後又有結構性的問題存在,如當地國的政策侷限、援助是否真的為當地人帶來成效,還是適得其反?從事人道援助的NGOs,是否可以真正了解當地國的根本性問題,還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配合援助國的政策,或是順應新自由主義架構下從事「人道援助」,間接成為加害難民的幫凶? 以上屬於實務層面。還有個人層面考量,若真的以人道援助作為終身志業,是否家人或親朋好友願意接受?另外還有更實際的經濟考量,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會賺大錢,相反的在戰亂或政治不穩定的地區,經常會面臨龐大精神壓力及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若上述條件都可以接受,願意清貧過一生,這種從事人道援助者真的相當令人感佩...

麥加年度朝聖 逾150萬人已抵沙國 (又一翻譯錯誤!)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SPA國營新聞社今天(31日)報導,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麥加(Mecca)朝聖之旅,目前已有150多萬人抵達沙國。麥加朝聖是全球人類最大的集會活動之一,今年的活動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   沙國SPA國營新聞社報導:「截至10月29日傍晚為止,來自海外的朝聖者人數已達157萬5千人。」   沙國朝聖部長(Minister of Hajj)艾法爾西(Fuad al-Farsi)說,今年由海外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人數,可望達到180萬人,加上沙國國內70萬到80萬的朝聖者,今年估計將會有250萬到260萬人參與麥加朝聖活動。   今年的朝聖儀式將由11月4日展開,這一天剛好是穆斯林陰曆的朝聖月(Dhul hijjah,或the month of hajj)。   朝聖儀式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到時候所有信徒會聚集在麥加城外的阿拉法特山。 傳說真主阿拉最後一次的傳教地點,就在阿拉法特山。 (傳說 really?)   麥加朝聖是伊斯蘭教的第五信條,也就是每位有能力的穆斯林,此生一定要到麥加朝聖一次。 =================================================== 伊斯蘭沒有什麼傳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我們穆斯林今世是看不到 真主,不知道怎麼會有那麼離譜的錯誤,難道又是外電寫錯了~

哈馬斯是恐怖組織嗎?

壹、前言 自 1987 年底成立以來,哈馬斯即以「解放巴勒斯坦」為最終目標,但在以色列與西方國家眼中等同於「摧毀以色列」。雖然哈馬斯的解放巴勒斯坦核心思想沒有改變,但曾多次表明願意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甚至在 2017 年 5 月其發布的政治文件中,明確提到接受國際社會規範的兩國方案 (Two-State Solution) ,即承認與以色列有共存的可能性。 [1] 不過,鑑於哈馬斯不願意捨棄暴力路線,也不斷灌輸巴勒斯坦民眾抵抗以色列,致美國與歐盟至今仍將哈馬斯視為恐怖組織之一員。 今日歐美學者研究哈馬斯的學術文獻汗牛充棟,但對於哈馬斯是否為恐怖組織一事卻無法達成共識。認定哈馬斯是恐怖組織的學者指出,哈馬斯從 1987 年成立以來,從未停止對以色列的攻擊。特別是在 2006 年之前,哈馬斯在加薩、西岸、東耶路撒冷及以色列境內,發動多次自殺炸彈行動,造成上百名以色列軍警人員及平民的死亡。哈馬斯在 2007 年佔據加薩之後,雖然停止自殺炸彈行動,但卻改採投擲飛彈策略,造成以色列社會的集體恐慌。 但也有不少學者跳脫恐怖主義的角度,透過實際案例展示哈馬斯並非是一個單純的暴力組織。例如哈馬斯願意傾聽巴勒斯坦民意趨向,當巴勒斯坦民眾受到以色列壓迫時,哈馬斯順意民意向以色列發動攻勢;當多數巴勒斯坦民眾期待和平時,哈馬斯便會暫緩攻擊以色列,轉為投入巴勒斯坦之政治與社會服務。 本文主要在探討分析上述兩派學者的觀點,並提出一研究途徑,盼能有助於各界對哈馬斯暴力觀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