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印尼學者的交流心得

參加一場學術會議,認識一位印尼的學者。該學者出身傳統伊斯蘭經堂教育,之後在加拿大的McGill大學與荷蘭的Utrecgt大學分別取得碩博士學位。現在是印尼一所伊斯蘭大學的副校長,可說是真正伊斯蘭教育與現代教育兩通的學者。

會議前後有許多空檔,請教他關於印尼伊斯蘭的問題,以下是簡單的摘錄

近日印尼首都的穆斯林大遊行,看似示威人數眾多,但沒有暴力或脫序的行為。這些伊斯蘭組織不是印尼的主流。如印尼最大的兩大伊斯蘭團體,Nahdlatul Ulama (NU)Muhammadiyah,皆反對支持者參與這場遊行。

2. NUMuhammadiyah與政治保持距離。雖然其成員有參與政黨活動或是成為內閣官員,但他們與母組織之間保持距離。這種「政教分離」的方式,使母組織專心於社會服務與教育事業,不介入政治活動。(這與中東的Islamist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兄弟會則是母組織與政黨之間的關係不明確,而遭到外界批評,甚至在政變之後,母組織也跟者受累。)

3.印尼清真寺的阿訇不是國家指派,也不用通過國家的阿訇測驗或是拿國家的薪水。只要地方上的其他人認可他有資格作為阿訇,自然就能擔任阿訇的角色,因此享有較大的自主權,不受國家的介入。阿訇是兼任工作,還有其他工作謀生。(埃及、土耳其、巴勒斯坦(西岸)、中國的阿訇,是由宗教相關機構管理,算是國家的公務員)

4. 教授說,中東的Islamist過去與印尼的伊斯蘭團體交往不深,過去認為印尼穆斯林不夠穆斯林或伊斯蘭,現在開始多了互動。(中東Islamist或許可以向印尼Islamist學習)


5.印尼穆斯林到阿拉伯國家唸書,特別是在沙烏地留學的,回來後,也一樣會在穆斯林學者圈子內產生矛盾與摩擦。但教授認為,因為印尼本身已經有深厚的伊斯蘭傳統,也有來自其他背景的穆斯林學者。所以從沙烏地畢業的學生,回到印尼之後,在學術領域或是對宗教事務的發言,因各種勢力的環繞下,而不會太標新立異。

6. 教授本身很忙碌,是當地報紙的每周專欄作家。他很關心學生,有時警察會打電話給他,要他去接那些參加示威抗議被逮捕的學生。

7. 教授認為「伊斯蘭」銀行,只是掛名伊斯蘭,運作性質並非是伊斯蘭性質。至於一般銀行利息(interest)合法與否,教授認為宗教學者間各有解讀。他認為這是一種Ijtihad的表現。甚至所謂的「伊斯蘭」銀行,看似沒有利息,但事實上變相產生的費用更甚於一般銀行的利息。

8. 有關清真認證,或伊斯蘭金融,由蘇哈托時代成立的Ulama Council掌控。過去影響力並不大,但現在因為清真認證關係,變得有權有錢。

9.教授對蘇哈托時代印象不好,他說有經歷過軍事強人治理的印尼人,都不喜歡軍方。(那些受益於軍方的除外)

教授離開之前,又特別專門有一場講座,介紹當代印尼伊斯蘭的發展。以下是簡單的摘要

1. 印尼在1945年建國前,並沒有現代國家的概念,說不同語言與文化的不同種族,居住在數千個島嶼,但為何在1945年建國之後,又能聚在一起,教授認為因為大家享有歷史共同記憶,如過去荷蘭與日本的殖民。

2. 介紹建國後,伊斯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如建國五原則(Pancasila)、伊斯蘭政黨類型與路線之爭。(伊斯蘭法立國並非是印尼的主要選項)

3. 印尼政治特色:不同勢力必須選擇對話與妥協,不妥協的話,只有兩敗俱傷,大家都是輸家。

4. 印尼社會正在自行模索與整合。教授說,印尼的伊斯蘭大學有招收非穆斯林的學生學習。

小節:碩班的時候,寫過一篇印尼伊斯蘭政治的報告,所以對教授講的主題與行為參與者,大概有基本的理解。從教授的演講與交流中,感覺到現在的印尼是一個活潑與多元的國家,雖然有許多問題仍待處理,如貪腐與過去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剿共、反華),但整體看來,印尼朝向正面的發展,這也證明去權威、去強人化,走向自由與民主的道路,在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仍是可行的選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麥加年度朝聖 逾150萬人已抵沙國 (又一翻譯錯誤!)

政治伊斯蘭(Political Islam)初探與文獻分析

預計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