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論述形式


本文為非學術性質的文章,僅從過去個人觀察經驗分析台灣媒體(報紙與電視)、學者(非相關領域)以及廣大網路民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觀點與印象。

該文發現,台灣欠缺有系統認識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途徑,幾乎完全仰賴於國外特別是美國媒體(CNN)的報導。多數人對於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評論,幾乎都是充滿想像力的論述方式,或是僅從個極小的面項以管窺天,缺乏嚴謹客觀分析與欠缺事實依據。以下將舉幾點明當前台灣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聚焦的主題,並試圖分析為何會有這些印象存在?

1. 中東地區都是暴力與好戰的新聞?

小編特別注意到,每當台媒報導中東新聞時,幾乎都與動亂或是與戰爭有關的消息,這點讓我很疑惑,雖然中東許多地區的確存在動亂,但不代表每個地區都是如此。媒體對於當地的民族了解或是多元文化面貌幾乎毫無所悉。另外,中東有其豐富的歷史與文明,伊斯蘭是這個地區多數人民信仰的宗教,1400年以來發展套精密與複雜的文明體系,不過不知什麼原因,台媒幾乎忽略伊斯蘭文明與歷史在現代中東社會的氛圍,僅縮限於政治層面,或是再強調金字塔、木乃伊與外星人等神祕現象。


2. 賓拉登是穆斯林反美英雄?

911事件之後,賓拉登被媒體描述為穆斯林世界的英雄,西方文明的敵人。不過媒體似乎忘記,穆斯林更是後911事件的受害者,傷亡的人數遠超過於西方人士,然而卻少見媒體大肆報導。911之後,以美國為首的新保守主義,藉者散播「民主」理念與反恐運動,入侵伊拉克,期盼在中東建立民主燈塔。然而10年過去,伊拉克雖不再是強人統治,但自殺炸彈事件頻傳,受害者不是美國人,而是當地居民。再來,那段期間的巴勒斯坦,爆發第二次抗暴運動(Intifada, 2000-2006),反抗以色列的非法佔領,以色列卻藉由美國的「反恐運動」浪潮,將巴勒斯坦當局(PA)視為恐怖份子,合理化在佔領區的軍事行動,摧毀巴勒斯坦社會,屠殺當地人民,西方媒體多半也不聞不問,反將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行動視為恐怖活動。

其次,以賓拉登為首的蓋達組織等極端份子,支持者雖少,對於西方的衝擊確實很大,此外多數穆斯林無法理解他們的腦袋在想什麼,他們嘴巴雖捍衛伊斯蘭,但所做的切卻犯下教義絕不允許之事,許多伊斯蘭團體都與這些極端份子劃清界限。這些激進組織常藉事端煽動群眾,挑起派系的對立與衝突,是伊斯蘭的敵人並不為過。

賓拉登死後,新聞評論穆斯林失去反美英雄,但那段時間,除了巴基斯坦有群眾示威抗議美國政府之外,在其他中東國家,幾乎沒有政府、伊斯蘭團體或是民眾弔念賓拉登的消息。那段時間,正是中東地區的群眾走向街頭爭民主與自由的時刻,若是賓拉登的死亡對穆斯林世界會有很大的衝擊,我還真看不出影響何在?

3.
伊斯蘭主義者(Islamist)是文明的敵人?不能妥協的基本教義派?

「文明衝突論」每當在中東地區出現動亂之時,都會被專家學者拿來強調。這種論述將伊斯蘭視為西方文明的對立面,然而「文明衝突論」的立論基礎,不就是在冷戰結束之後,西方國家尋找另一個敵人的理論工具嗎?如果「文明衝突論」成立的話,為何近年來歐美地區湧入許多穆斯林移民?且當地穆斯林願意表達對西方政府的效忠?再者,若重新檢驗近代中東歷史,是誰不顧當地人民的心聲,擅自畫份領土疆域,空降沒有民意基礎的領導人,或是放任猶太復國主義毫無限制移入巴勒斯坦,造成至今許多爭端仍難以解決?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利益的衝突」不如比「文明的衝突」還要貼切。

「伊斯蘭主義者」(Islamist)通常被定義為採用伊斯蘭作為政治論述的個人與群體。過去他們被稱為「基本教義派」,然而這個名詞早已被廢棄,幾乎無人採用。原因如下,第一,「基本教義派」來自美國基督新教的概念,在伊斯蘭思想中,沒有該名詞存在。另外有人聲稱「基本教義派」是要回到七世紀伊斯蘭最初的時代,這更是毫無根據的法。若是知道伊斯蘭早期歷史,便會發現先知時代的麥地那(Medina),是個多元族群與宗教共存的社會,穆斯林與猶太教、基督教或是多神論者和平相處,不是這些「基本教義派」聲稱穆斯林強迫異教徒信仰伊斯蘭這種沒有根據的法。

第二,這些伊斯蘭主義者並不接受「基本教義派」的法,況且我們必須對伊斯蘭主義者的名稱重新界定,不是每個伊斯蘭主義者的論述都致或是僵化毫無改變,如多數伊斯蘭主義者提倡接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概念,認為與伊斯蘭傳統思潮不相違背。再來,伊斯蘭主義者並非都是反美或反西方份子,他們相對地希望西方國家重新調整中東政策,尊重當地多數聲音,少與獨裁者站在起或是只重視眼前利益。不過在以色列的立場上,多數伊斯蘭主義者仍採取毫不妥協的立場。

3. 伊斯蘭法對待非穆斯林不寬容?

這又是毫無根據的法。古蘭經提到:「宗教無強迫」(2:256)。「你有你們的宗教,我有我的宗教」(109:6)。穆斯林雖然相信所有人類都是亞當(Adam)的後代,人類原本都是信仰Allah,但Allah給人類有信仰與不信仰的選擇,信仰僅是個人與神的關係,心中不信,即便表現出穆斯林的樣子,但在神的眼中,仍不是個穆斯林。那麼穆斯林有什麼理由ㄧ定要強迫他人改變信仰呢?

有人伊斯蘭法是砍手、丟石頭與欺壓女性的宗教。這完全不是來自伊斯蘭的原則。建議持該論調者,選擇本專門介紹伊斯蘭法的專書,好好了解何謂伊斯蘭法?不要再人云亦云了。

K. Vikor, Between God and the Sultan: A History of Islamic Law (London: Hurst, 2005)

另外篇人類學博士的網誌宗教自由的政治,該文對穆斯林與基督教在歷史上的傳教方式有獨到的見解。

4. 穆斯林女性長期受到壓抑?

許多人常將阿富汗塔里班的特例放諸於所有穆斯林社群,甚至藉此指責伊斯蘭教義對於女性充滿歧視。這邊提供篇中文文章穆斯林女性地位的爭論與變讓我們看看是否伊斯蘭真的歧視與壓抑女性


5. 伊斯蘭反民主、反現代與反西方? 

這種論調更常在專家學者口中聽到,因為題目過大,無法在此ㄧㄧ說明,陸續小編將會針對這些主題,進行有系統的論述。

為何台灣媒體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有上述印象?

1. 長期結構性問題

台灣媒體不重視國際新聞由來已久,且國際新聞來源幾乎來自西方新聞通訊社或是美國的CNN,這些新聞來源成為台灣觀眾認識中東地區的主要媒介。但是這些媒體所報導的中東議題,是否真實反映當地情況,還是僅從美國傲慢或是外人看天下的角度理解中東?難道真的不用採用當地中東報紙與媒體的報導,就如報導台灣颱風動態新聞樣,難道國人寧可相信CNN的報導,而不願相信我國中央氣象局的預測?只因為CNN來自美國,比較有公信力?

2.台灣缺乏系統性理解中東與伊斯蘭知識的管道

實話,台灣與西方學術研究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相比至少有50的差距,並非危言聳聽,簡單舉兩本書為例:

1. N. Coulson, A History of Islamic Law,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64)

該本書在西方研究伊斯蘭法議題上,引用長達15年的時間。然而今日,尚未看到有中文專門介紹伊斯蘭法的專著。

2. Richard Mitchell, The Society of the Muslim brother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該書雖在43年前出版,但至今仍有很高參考價,若是想了解今日埃及或是其他地區的穆斯林兄弟會,該書仍是必讀經典。

西方多數媒體雖仍將中東與伊斯蘭議題與暴力或是落後相連,或是帶有特定的名詞描述,如「憤怒的穆斯林」、「穆斯林恐怖份子」或是「伊斯蘭恐怖主義」,但從無看到媒體提到「憤怒的基督徒」、「基督徒恐怖份子」或是「基督教恐怖主義」等法,難道只有穆斯林比其他宗教信徒還要憤怒與恐怖?即使如此,在西方學術領域上,對於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研究早已呈現百家爭鳴面貌,發展不同研究主題與研究途徑。

3. 台灣記者對中東與伊斯蘭知識的貧乏

記者不了解中東地區的歷史與政治發展,翻譯名詞有時失真,如現在仍有記者採用「回教」名稱,以及毫無批判的全盤吸收外電訊息。雖然西方大報社如紐約時報或華盛頓日報對於中東報導仍是大美國看天下的觀點,但事實上部份西方報導中東事務的資深記者,來自相關專業領域背景,或是長期特派當地駐點,其見解與深度並不下於學術文章的品質。

以上簡要分析當前台灣媒體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報導重點,若僅透過台灣媒體認識中東,或許會產生上述的印象,一般人在討論上,若無其他參考來源,自然與現實情況脫節。若有志從事這領域的朋友們,或許可以從台灣媒體如何報導中東與伊斯蘭議題這ㄧ方面著手,歸納台媒通常報導中東的主題為何、採用的管道何處、記者的報導是否與原文完全ㄧ致還是有自己的觀點存在,且該觀點是否符合事實?或許這類研究可以讓更多人有系統的了解台媒是如何報導中東與伊斯蘭議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一場人道援助演講的感受

利用假日期間,聽了一場人道援助的演講。講者相當年輕,短短幾年在多個國家從事人道援助,那種歷練在台灣確實不多見。講者很有自信地講述為何台灣社會要關注難民問題。 對於年輕聽眾來說,應該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演講。人道援助並不是我的專業,稍微google台灣方面的資料,發現相關中文學術資料並不多。 但只要從事中東研究的人來說,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後又有結構性的問題存在,如當地國的政策侷限、援助是否真的為當地人帶來成效,還是適得其反?從事人道援助的NGOs,是否可以真正了解當地國的根本性問題,還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配合援助國的政策,或是順應新自由主義架構下從事「人道援助」,間接成為加害難民的幫凶? 以上屬於實務層面。還有個人層面考量,若真的以人道援助作為終身志業,是否家人或親朋好友願意接受?另外還有更實際的經濟考量,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會賺大錢,相反的在戰亂或政治不穩定的地區,經常會面臨龐大精神壓力及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若上述條件都可以接受,願意清貧過一生,這種從事人道援助者真的相當令人感佩...

麥加年度朝聖 逾150萬人已抵沙國 (又一翻譯錯誤!)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SPA國營新聞社今天(31日)報導,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麥加(Mecca)朝聖之旅,目前已有150多萬人抵達沙國。麥加朝聖是全球人類最大的集會活動之一,今年的活動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   沙國SPA國營新聞社報導:「截至10月29日傍晚為止,來自海外的朝聖者人數已達157萬5千人。」   沙國朝聖部長(Minister of Hajj)艾法爾西(Fuad al-Farsi)說,今年由海外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人數,可望達到180萬人,加上沙國國內70萬到80萬的朝聖者,今年估計將會有250萬到260萬人參與麥加朝聖活動。   今年的朝聖儀式將由11月4日展開,這一天剛好是穆斯林陰曆的朝聖月(Dhul hijjah,或the month of hajj)。   朝聖儀式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到時候所有信徒會聚集在麥加城外的阿拉法特山。 傳說真主阿拉最後一次的傳教地點,就在阿拉法特山。 (傳說 really?)   麥加朝聖是伊斯蘭教的第五信條,也就是每位有能力的穆斯林,此生一定要到麥加朝聖一次。 =================================================== 伊斯蘭沒有什麼傳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我們穆斯林今世是看不到 真主,不知道怎麼會有那麼離譜的錯誤,難道又是外電寫錯了~

埃及議會選舉顯露國家未來走向 (新華網) 附筆者對Salafi補充

2012年01月21日 23:22:2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開羅1月21日電(記者 李來房 田棟棟 陳聰) 埃及 人民議會(議會下院)選舉結果21日揭曉。穆斯林兄弟會(簡稱穆兄會)的自由與正義黨獨佔鰲頭,贏得佔總席位的近一半,成為下院第一大黨。 薩拉菲派政黨光明黨 成為此次議會選舉中的第二大黨。 觀察家認為,隨著新的政治勢力登場,埃及內政外交很有可能出現相應的變化。   新政治勢力上臺 此次人民議會選舉總體得到主要政黨和民眾以及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前執政黨民族民主黨因腐敗等問題喪失民心後,人們通過投票箱把機會給予了穆兄會等伊斯蘭力量。 1928年成立的穆兄會,自1954年起處于非法狀態。穆巴拉克政權2011年2月倒臺後,其活動公開化,並獲批組建了自由與正義黨。經過80多年的經營,穆兄會在全國城鄉遍布網絡,通過建學校和搞慈善等活動獲得大量社會支持,因此穆兄會的自由與正義黨此次贏得議會最多席位在預料之中。 同自由與正義黨相比,另一個伊斯蘭政黨光明黨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馬”。分析人士指出,光明黨成為議會第二大黨的主要原因是:在埃及這樣一個文盲率高、貧困人口比例大的國家,選民易受宗教情感影響。光明黨所屬的薩拉菲派利用宗教場所進行宣傳,在低收入階層和邊緣化群體中獲得了很多支持者。 老牌政黨華夫脫黨和新成立的“革命繼續聯盟”等在選舉中得票不多,原因在于觀念陳舊、缺乏經驗和競選策略不當等。    國家體制可能變化 伊斯蘭政黨掌控議會,埃及未來的走向引人關注。新議會首要任務是選出100人組成的制憲委員會起草新憲法,國家性質、總統權力和軍隊預算等內容將是新憲法的關注焦點。 對于國家性質,穆兄會極力展示溫和形象,稱埃及將是世俗國家,非宗教專制或軍人政治。而光明黨則主張循序漸進地全面推行伊斯蘭教法,但不會強制,也不會效倣伊朗或沙特,而是採取不同的、現代伊斯蘭國家模式。 對于總統權力,自由與正義黨和光明黨均主張削弱。穆兄會認為介于總統制和議會制之間的模式最適合于當前過渡階段,並最終實行議會制。開羅美國大學政治係教授巴克爾認為,未來埃及總統將不再有絕對權力,總統和議會之間會相互制衡,以防獨裁。 而關于軍方預算,穆兄會總導師巴迪亞表示,軍方預算必須置于議會監督之下,軍隊移交權力後議會將對其掌權期間發生的流血衝突問責。伊斯蘭政黨的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