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巴勒斯坦絕食運動 台灣媒體在哪?





台灣媒體似乎對於當前「巴勒斯坦人絕食」消息視而不見。目前只有中國時報在59日,簡單提到「聯合國要以色列將絕食巴勒斯坦人送醫」的消息。然文中僅輕描淡寫提到「聯合國呼籲以色列釋放六名正在絕食的巴勒斯坦人。」但絕食抗議的只有6名嗎?


417日起,超過3000位巴勒斯坦政治犯絕食抗議以色列的違背人權措施,如不經審判擅自逮補巴人,拒絕巴人囚犯與家人會面或單獨隔離巴人囚犯。巴人囚犯集體絕食已經成為巴勒斯坦社會首要關切議題。昨日(4/13),加薩司法部長更公開表示,他將絕食抗議與獄中的兄弟站在一起。

這些絕食抗議者,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伊斯蘭禁止傷害自己的身體,但是在巴勒斯坦的特殊情況下,這些絕食抗議的人並不是為了自殘,而是要求終止以色列的歧視性政策。過去64年來(1948-2012),以色列從未給與巴勒斯坦人應有尊嚴。在被佔領的土地下,巴人武裝抵抗以色列,明明合乎國際法規範,結果被西方斥為恐怖份子。而近日的集體絕食抗議,展現出另一種非暴力抵抗活動,呼籲以色列當局還給巴人政治犯基本人權,結果西方媒體僅作為普通新聞處理,相較之下,近日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事件,反而有大篇幅地著墨。

若將千人絕食抗議活動放在中國、北韓或是伊朗,肯定會吸引西方傳媒的目光,藉此大肆炒作,將人權議題無限上綱。不幸的是,千人絕食抗議碰巧發生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抗議的對象剛好是英美大國長期支持的死忠盟友:以色列這個猶太復國主義政權。

在筆者的臉書上,穆斯林好友與非穆斯林支持者,陸續換上聲援巴勒斯坦政治犯的大頭照。千人巴勒斯坦人絕食抗議並非小事,而是集體抗議以色列羞辱巴人的歧視政策。過去1987年與2000年的巴人抗暴運動(Intifada)發生並非偶然,皆是在不滿以色列佔領環境下爆發。1987 12 9 日,以色列的裝甲運輸車與巴勒斯坦人的卡車相撞,造成 4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隨即引發巴人社群的大罷工與示威遊行;2000 9 28 日當時以色列反對黨領袖夏隆(Ariel Sharon),爭議性地參訪伊斯蘭第三聖地阿克薩清真寺(Al-Haram Al-Sharif)。隔日巴人向以色列警方及在西牆(Western Wall)的猶太祈禱者投擲石塊,導致 7 名巴人遭以色列警方射殺,許多在場者也因而掛彩,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夏隆刻意的造訪,挑撥巴勒斯坦人民情緒,將和平進程(1993-2000)以來,積怨已久的不滿ㄧ次宣泄,開啓長達 5 年之久的阿克薩抗爭運動(Al-Aqsa Intifada)。而今日,巴人絕食運動的情緒已經蔓延在巴勒斯坦整個社會與擴散到世界穆斯林社群,與前兩次抗暴運動的爆發前夕比較,似乎有類似的氛圍,但沒有人可以預料未來是否會發生更大規模的反以色列抗爭運動?







有關相關資訊,請參閱下列兩則FB專頁與ㄧ則新聞評論
2.The State of Palestine 194
3. Palestinian hunger strikes: Media missing in action by Richard Falk


更正:
5/12公共電視台
已經報導這則訊息,但尚未發現其他台灣主要媒體的報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一場人道援助演講的感受

利用假日期間,聽了一場人道援助的演講。講者相當年輕,短短幾年在多個國家從事人道援助,那種歷練在台灣確實不多見。講者很有自信地講述為何台灣社會要關注難民問題。 對於年輕聽眾來說,應該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演講。人道援助並不是我的專業,稍微google台灣方面的資料,發現相關中文學術資料並不多。 但只要從事中東研究的人來說,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後又有結構性的問題存在,如當地國的政策侷限、援助是否真的為當地人帶來成效,還是適得其反?從事人道援助的NGOs,是否可以真正了解當地國的根本性問題,還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配合援助國的政策,或是順應新自由主義架構下從事「人道援助」,間接成為加害難民的幫凶? 以上屬於實務層面。還有個人層面考量,若真的以人道援助作為終身志業,是否家人或親朋好友願意接受?另外還有更實際的經濟考量,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會賺大錢,相反的在戰亂或政治不穩定的地區,經常會面臨龐大精神壓力及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若上述條件都可以接受,願意清貧過一生,這種從事人道援助者真的相當令人感佩...

麥加年度朝聖 逾150萬人已抵沙國 (又一翻譯錯誤!)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SPA國營新聞社今天(31日)報導,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麥加(Mecca)朝聖之旅,目前已有150多萬人抵達沙國。麥加朝聖是全球人類最大的集會活動之一,今年的活動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   沙國SPA國營新聞社報導:「截至10月29日傍晚為止,來自海外的朝聖者人數已達157萬5千人。」   沙國朝聖部長(Minister of Hajj)艾法爾西(Fuad al-Farsi)說,今年由海外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人數,可望達到180萬人,加上沙國國內70萬到80萬的朝聖者,今年估計將會有250萬到260萬人參與麥加朝聖活動。   今年的朝聖儀式將由11月4日展開,這一天剛好是穆斯林陰曆的朝聖月(Dhul hijjah,或the month of hajj)。   朝聖儀式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到時候所有信徒會聚集在麥加城外的阿拉法特山。 傳說真主阿拉最後一次的傳教地點,就在阿拉法特山。 (傳說 really?)   麥加朝聖是伊斯蘭教的第五信條,也就是每位有能力的穆斯林,此生一定要到麥加朝聖一次。 =================================================== 伊斯蘭沒有什麼傳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我們穆斯林今世是看不到 真主,不知道怎麼會有那麼離譜的錯誤,難道又是外電寫錯了~

哈馬斯是恐怖組織嗎?

壹、前言 自 1987 年底成立以來,哈馬斯即以「解放巴勒斯坦」為最終目標,但在以色列與西方國家眼中等同於「摧毀以色列」。雖然哈馬斯的解放巴勒斯坦核心思想沒有改變,但曾多次表明願意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甚至在 2017 年 5 月其發布的政治文件中,明確提到接受國際社會規範的兩國方案 (Two-State Solution) ,即承認與以色列有共存的可能性。 [1] 不過,鑑於哈馬斯不願意捨棄暴力路線,也不斷灌輸巴勒斯坦民眾抵抗以色列,致美國與歐盟至今仍將哈馬斯視為恐怖組織之一員。 今日歐美學者研究哈馬斯的學術文獻汗牛充棟,但對於哈馬斯是否為恐怖組織一事卻無法達成共識。認定哈馬斯是恐怖組織的學者指出,哈馬斯從 1987 年成立以來,從未停止對以色列的攻擊。特別是在 2006 年之前,哈馬斯在加薩、西岸、東耶路撒冷及以色列境內,發動多次自殺炸彈行動,造成上百名以色列軍警人員及平民的死亡。哈馬斯在 2007 年佔據加薩之後,雖然停止自殺炸彈行動,但卻改採投擲飛彈策略,造成以色列社會的集體恐慌。 但也有不少學者跳脫恐怖主義的角度,透過實際案例展示哈馬斯並非是一個單純的暴力組織。例如哈馬斯願意傾聽巴勒斯坦民意趨向,當巴勒斯坦民眾受到以色列壓迫時,哈馬斯順意民意向以色列發動攻勢;當多數巴勒斯坦民眾期待和平時,哈馬斯便會暫緩攻擊以色列,轉為投入巴勒斯坦之政治與社會服務。 本文主要在探討分析上述兩派學者的觀點,並提出一研究途徑,盼能有助於各界對哈馬斯暴力觀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