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對當今穆斯林良知的呼籲 by Tariq Ramadan


作者:Tariq Ramadan

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丹麥卡通事件之後,近日的電影再次點燃憤慨之火。數百位憤怒的示威者聚集在開羅與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大使館。在動亂之中,造成美國大使與三位外交人員身亡,其他地區的大使館也遭到暴力般的攻擊,造成多人受傷與財物的損失。Literalist Salafis (按照古蘭經字面解釋,忽略經文降示背景者),成功地動員相對少數的示威者,包含極度興奮的年輕人與一般平民。他們以堅定的意念保護先知的聲譽,因而加入示威行列,拒美國政府與其政策。這些示威者是穆斯林當中少數中的少數,但在媒體報導下以及示威運動快速在各地蔓延,已經動搖了這個地區,可能對未來中東局勢、民主化進程與正常化生顯著的影響。這些暴力行為必須嚴厲譴責。攻擊無辜者與殺害外交人員是反伊斯蘭行為,穆斯林不能透過這種方式回應。原則上,我們沒有替這些暴行有妥協的空間。

然而,我們有理由去詢問,這種低俗的電影挑釁動機是什麼?(這個動機是明顯嘲笑穆斯林所尊敬的先知)。個人或是利益團體(不是美國政府)利用「言論自由」的高尚價,以獲取最惡毒的目的,散播仇恨、種族主義與歧視。在 個富裕與舒適的社會中,他們利用宗教假裝自己有批判性,但是在這言論自由的背後,隱藏者意識形態者的無知與種族主義者對穆斯林社群的羞辱,藉由嘲笑穆斯林的「狂熱」與「落後」行徑,展示他們文明的「優越」或是他們有抵抗伊斯蘭「癌症」的正當性。對於這些意識形態的立場,我們也沒有妥協空間。



根據當代穆斯林良知,雖然我們對這些地區的情緒性反應感到惋惜與後悔,但我們必須考量到他們所處的社會與歷史事實。由於經濟與文化上的落後,使得他們對政治與文化上感到敏感,對這些蓄意辱伊斯蘭的行為生憤怒,但這沒有藉口將暴力合理化,不過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背景與尋求可能解決方案。精英份子、領導者、穆斯林宗教學者與知識份子有義務帶領大眾遠離這些憤怒與群眾暴力。他們必須負起以下三項責任:

第一,他們必須專著於教育,對伊斯蘭有更深層的理解,集中在伊斯蘭的終極目標與意義,而非僅強調儀式性或是伊斯蘭禁止的議題。這個任務是巨大的,需要不同教法學派的參與。

第二,伊斯蘭的多元性必須被接受。伊斯蘭是唯一,但有多種詮釋方式。這些按照經典字面意義解釋的人、傳統主義者、復興主義者、神祕主義者、理性學派者與其他學派,事實上都必須被正視。每個團體都有他們存在的正當性,而且必須提出多層次的討論空間。不幸的是,今日穆斯林宗教學者與其他領域的學者,陷入意識形態的紛爭,這是意氣之爭,製造分裂與陷入危險的群眾政治:每個團體都聲稱他們是伊斯蘭唯一與最正確的代表。遜尼伊斯蘭部的紛爭、什葉伊斯蘭部的紛爭與遜尼與什葉之間的紛爭,使我們忘記伊斯蘭最基本的教誨與原則。這些原則是要團結伊斯蘭社群,而非因不同學派或是政治傾向導致分裂。分裂的結果是危險的,民粹主義以正義之師的態度,驅使人民盲目地宣泄情緒。有這種態度的學者是來自穆斯林民族主義者、宗派主義者與種族主義者,他們未能控制個人的自我,與瞭解多元性。領導者與學者以言詞玩弄民眾情緒,造成災難式的結果。東方與西方的大國,同時不要忘記以色列,輕易操縱這種分歧與部衝突,如同遜尼與什葉的危險斷裂性般。因此,兩個派系有必要根據伊斯蘭團結的原則,相互合作,不管其他的考量與否,宗教學者、知識份子與領導人必須回到共有的基本原則,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尋求共識。

第三,學者與知識份子必須有勇氣面對自己,而不是鼓動大眾情緒或利用這些情緒來強化自己的宗教認同。(遜尼、什葉、復興主義者、蘇非等)。他們必須坦然面對這些議題、勇敢地自我批判與承諾向外界對話,更重要的,告訴穆斯林他們不要總是認為自己失敗、缺乏信心或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這不是負起責任的表現。為了遠離這些狂熱式的言論,他們必須有信心地喚醒其良知,抵抗這些情緒主義與集體盲目。教育高層、學生、知識份子與學者也必須負起這些責任。領導者的地位如中介者,積極參與與批判公眾事務,為這些事情負起責任,積極參與地方事務是對必要條件。至於毫無作為的教育高層,他們輕視這些憤怒與失控的群眾示威活動,認為與他們無關,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過失。

最後,沒有宗教學者、知識份子與商業人士對這件議題的決心與承諾,不用懷疑我們又將走入宗教民粹主義的騷動與群眾的盲目情緒。領導者的言論與承諾必須有最高標準,具備知識、理解與自我批判的能力。他們必須放棄自己是受害者的概念,而該跳這種想像:這個假象是藉由反對「他者」來安慰自己本身。

不要犯錯!針對侮辱先知的事件,所做出的暴力回應,已經驅使許多穆斯林的行為違背伊斯蘭原則。我們要根據自己的良知、原則與期盼,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侵略性的拒他人。世界的穆斯林必須聽到這則訊息,並且付諸實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麥加年度朝聖 逾150萬人已抵沙國 (又一翻譯錯誤!)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SPA國營新聞社今天(31日)報導,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麥加(Mecca)朝聖之旅,目前已有150多萬人抵達沙國。麥加朝聖是全球人類最大的集會活動之一,今年的活動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   沙國SPA國營新聞社報導:「截至10月29日傍晚為止,來自海外的朝聖者人數已達157萬5千人。」   沙國朝聖部長(Minister of Hajj)艾法爾西(Fuad al-Farsi)說,今年由海外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人數,可望達到180萬人,加上沙國國內70萬到80萬的朝聖者,今年估計將會有250萬到260萬人參與麥加朝聖活動。   今年的朝聖儀式將由11月4日展開,這一天剛好是穆斯林陰曆的朝聖月(Dhul hijjah,或the month of hajj)。   朝聖儀式將於11月5日達到高峰,到時候所有信徒會聚集在麥加城外的阿拉法特山。 傳說真主阿拉最後一次的傳教地點,就在阿拉法特山。 (傳說 really?)   麥加朝聖是伊斯蘭教的第五信條,也就是每位有能力的穆斯林,此生一定要到麥加朝聖一次。 =================================================== 伊斯蘭沒有什麼傳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我們穆斯林今世是看不到 真主,不知道怎麼會有那麼離譜的錯誤,難道又是外電寫錯了~

一場人道援助演講的感受

利用假日期間,聽了一場人道援助的演講。講者相當年輕,短短幾年在多個國家從事人道援助,那種歷練在台灣確實不多見。講者很有自信地講述為何台灣社會要關注難民問題。 對於年輕聽眾來說,應該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演講。人道援助並不是我的專業,稍微google台灣方面的資料,發現相關中文學術資料並不多。 但只要從事中東研究的人來說,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後又有結構性的問題存在,如當地國的政策侷限、援助是否真的為當地人帶來成效,還是適得其反?從事人道援助的NGOs,是否可以真正了解當地國的根本性問題,還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配合援助國的政策,或是順應新自由主義架構下從事「人道援助」,間接成為加害難民的幫凶? 以上屬於實務層面。還有個人層面考量,若真的以人道援助作為終身志業,是否家人或親朋好友願意接受?另外還有更實際的經濟考量,從事人道援助並不會賺大錢,相反的在戰亂或政治不穩定的地區,經常會面臨龐大精神壓力及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若上述條件都可以接受,願意清貧過一生,這種從事人道援助者真的相當令人感佩...

埃及議會選舉顯露國家未來走向 (新華網) 附筆者對Salafi補充

2012年01月21日 23:22:2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開羅1月21日電(記者 李來房 田棟棟 陳聰) 埃及 人民議會(議會下院)選舉結果21日揭曉。穆斯林兄弟會(簡稱穆兄會)的自由與正義黨獨佔鰲頭,贏得佔總席位的近一半,成為下院第一大黨。 薩拉菲派政黨光明黨 成為此次議會選舉中的第二大黨。 觀察家認為,隨著新的政治勢力登場,埃及內政外交很有可能出現相應的變化。   新政治勢力上臺 此次人民議會選舉總體得到主要政黨和民眾以及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前執政黨民族民主黨因腐敗等問題喪失民心後,人們通過投票箱把機會給予了穆兄會等伊斯蘭力量。 1928年成立的穆兄會,自1954年起處于非法狀態。穆巴拉克政權2011年2月倒臺後,其活動公開化,並獲批組建了自由與正義黨。經過80多年的經營,穆兄會在全國城鄉遍布網絡,通過建學校和搞慈善等活動獲得大量社會支持,因此穆兄會的自由與正義黨此次贏得議會最多席位在預料之中。 同自由與正義黨相比,另一個伊斯蘭政黨光明黨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馬”。分析人士指出,光明黨成為議會第二大黨的主要原因是:在埃及這樣一個文盲率高、貧困人口比例大的國家,選民易受宗教情感影響。光明黨所屬的薩拉菲派利用宗教場所進行宣傳,在低收入階層和邊緣化群體中獲得了很多支持者。 老牌政黨華夫脫黨和新成立的“革命繼續聯盟”等在選舉中得票不多,原因在于觀念陳舊、缺乏經驗和競選策略不當等。    國家體制可能變化 伊斯蘭政黨掌控議會,埃及未來的走向引人關注。新議會首要任務是選出100人組成的制憲委員會起草新憲法,國家性質、總統權力和軍隊預算等內容將是新憲法的關注焦點。 對于國家性質,穆兄會極力展示溫和形象,稱埃及將是世俗國家,非宗教專制或軍人政治。而光明黨則主張循序漸進地全面推行伊斯蘭教法,但不會強制,也不會效倣伊朗或沙特,而是採取不同的、現代伊斯蘭國家模式。 對于總統權力,自由與正義黨和光明黨均主張削弱。穆兄會認為介于總統制和議會制之間的模式最適合于當前過渡階段,並最終實行議會制。開羅美國大學政治係教授巴克爾認為,未來埃及總統將不再有絕對權力,總統和議會之間會相互制衡,以防獨裁。 而關于軍方預算,穆兄會總導師巴迪亞表示,軍方預算必須置于議會監督之下,軍隊移交權力後議會將對其掌權期間發生的流血衝突問責。伊斯蘭政黨的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