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

關於理性思辨的反思

看了許多廢死的論述 , 便有以下感想 , 但與廢死主題無關 , 主要是對人類 「 理性 」 思維的反思 。 無論是廢死 、 同志婚姻 、 安樂死或是通奸除罪化 , 這些先進觀念似乎都起源於西方 , 之後則慢慢影響到非西方社會 。 這些看似爭議的論點背後 , 有很強大的邏輯思維與辯證關係 , 簡單來 說 還是來自人類理性思維下的 產 物 。 也許這與歐洲 脫 離以宗教為主體的社會 , 進入非神的世俗化社會有很大程度的關係 。 在沒有神的社會中 , 人類成為唯一的主人 , 透過公開辯論與思維 , 提出一套符合大 眾 利益的制度與思想 , 並將這些概念普及化 , 影響其他區域的社會與文明 , 但僅透過純理性思維 , 真可以為全人類帶來福祉 嗎 ? 例如過去 20 年來西方主導的以巴和平進程 , 該和平計畫看似理性與科學 , 也符合兩方最大利益 , 但該和平計畫卻忽略最重要的非理性部 份 , 如 1948 年巴勒斯坦大災難 (Nakba)給巴勒斯坦人帶來的歷史傷痛 , 完全被該計畫所忽略 , 加上以色列不遵守該和平計畫 , 導致至今和平進程始終沒有 辦 法進展下去 。

Islam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Saudi Arabia

圖片
研究方法與筆者類似,將伊斯蘭傳統理論化,解釋沙烏地內部的政治改革論述。 An analysis of how the idea of reform is deeply rooted in Islamic tradition Reviewed by Joseph A. Kéchichian, Special to Weekend Review Published: 00:01 January 28, 2011 Even before the terrible September 11, 2001 attacks in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confronted a multipronged military, political and even religious assault on the monarchy. Waves of Islamist "terrorism" occurred on its soil that, more recently, led to complete reassessments of what these challenges represented. Calls for reform abounded as Riyadh was strongly criticised for setting too narrow an agenda to address intrinsic grievances. Consequently, the Al Saud constantly reassesse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a variety of domestic,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ctors to better control the essence and the pace of any contemplated changes. Mansoor Jassem Alshamsi, a political scientist working for the UAE government and who receiv...

了解當前中東穆斯林社會的訪問

OPEN DEMOCRACY - DECEMBER 2012 Monday, 17 December 2012 / bureau / Bureau européen de Tariq Ramadan Tariq Ramadan 教授接受訪問,分析與評論當前中東地區穆斯林社會的現象。這些訪談內容有助於了解當前穆斯林社會動態。 主要訪問要點 1. 阿拉伯覺醒 (Arab awakening) 過於強調政治層面,而忽略重要經濟議題。 2. 說明何謂土耳其模式與其缺失。 3. 對這些國家造成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極端世俗主義者與 Salafist 的角色。 4. 朝向市民社會 (Civil Society) 的多元發展。  

西方為穆斯林國家留下來的遺產:傳統與現代之爭?

一般而論,西方打開中東地區門戶可從 18 世紀末,拿破倫佔領埃及時算起。從此中東社會進入現代化的行列,西方人士的魔法棒ㄧ揮,中東社會隨即擺脫過去的陰暗與朦朧之美,進入ㄧ個 啓 蒙與嶄新的時代。其他地區同樣受到西方現代化的影響或是衝擊,如日本的全盤西化以及中國的自強運動與後來的清末新政。雖然這種現代化的概念,今日在東亞國家幾乎已經成為眾人所接受的共識,但在中東社會,現代化在某種程度上仍持續地震蕩中。如最近埃及因憲法議題,演變成傳統與世俗兩個陣營的對壘。在其他國家,如突尼西亞、巴勒斯坦、伊朗與土耳其等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都可以看到這種世俗與傳統對立的氛圍,不過這不表示世俗與傳統價值並非完全無法相容。

Did you hear the one about the Iranian-American?

圖片
有時詼諧幽默反而比長篇大論更容易說服人 中文翻譯字幕

研究目的與方法?

昨日參加研究方法討論與這ㄧ年來的心得: 學術研究目的到底為何?了解事情的真相與本質,以溝通取代對立,再者 與不同文化與背景的社群交流,增進相互了解;還是只是混口飯吃,順道建立個人不可動搖權威?筆者無知與天真地以為,前者才為學術研究真正目的。若是要混口飯吃,社會上有許多工作可以符合這個條件,而且賺的錢比學術研究還多。若是建立個人權威與聲望,當政治人物或是鍵盤評論家更可達到此目的,不需假借學術之名,行偽專家之實。 好的學術研究必須建立在自由與公開的學術環境,不受意識形態或是商業利益干擾,在錯綜複雜的現象與案例中,從中挖掘真相,而非人云亦云,或是在未經思索之下,盲目崇拜「權威」與迷信「理論」。理論並非是了解事實的唯一法則, 理論的建構,則是來自紮實的研究基礎,同時理論也有其局限性,並非放諸於四海。如不同的研究途徑,背後則有其多元的理論依據支撐。 身為學術研究者,建立自己論述架構是必要條件。 更進ㄧ步,提出自己論點與相關領域人士交流討論,藉此激盪不同想法。當然個人觀點並非無法挑戰或是毫無缺失。每個學術研究者都有其特殊研究取向與論述方式。不同研究途徑,雖然導出對議題的不同分析面項以及解釋,但仍可找出相似之處,未必這些研究途徑無法相容。學術研究者可從中理解其他研究者的觀點與研究方式,甚至學習這些研究途徑長處,彌補本身的研究不足。

東方主義現身於愛克斯特?

今天看到學校學生編輯的大學報 Exepose ,頭版質疑學校長期的金主, 阿聯大公國的「夏爾迦」 (Sharjah) 統治者違反多項「人權措施」。 違反人權的理由如下: 禁止在其統治的地區販賣酒精、變裝、使用麻醉用品、販賣豬肉、婚姻以外的性行為等等。這些嚴重違反國際人權標準! ‘ Homosexuality, cross-dressing, sex outside marriage, and importation of narcotics, pork products and pornography are illegal in the UAE ’

My theoretical framework

圖片
筆者嘗試建立理解當代伊斯蘭運動架構。藉由這個架構可以了解不同類型伊斯蘭運動的立場、觀點與分析其行為模式。 (首先必須有清楚名詞定義)

Why I want to open a gay-friendly mosque in Paris

這種言論從伊斯蘭角度來說相當危險,並不是每個穆斯林對於「特殊議題」有權解釋,即使他自認相當了解伊斯蘭法。對於這些議題必須由 Mujtahid (法學家中的法學家)透過 Ijtihad 方式評斷,同時必須考慮到何謂是公眾利益。然而擔任 Mujtahid 不是ㄧ件容易的事情,必須對伊斯蘭教法與阿拉伯語有相當程度的掌握,在伊斯蘭歷史上,擔任 Mujtahid 的法學者數量屈指可數。 以文中這個例子為例,該名作者僅是憑個人意見,若是他認為這項議題可以引用古蘭經為證據,他必須先引述過去法學者對這議題的看法,有無 Fatwa 來佐證,否則只是個人意見,無法代表伊斯蘭與穆斯林大眾意見,甚至造成伊斯蘭教法的紊亂。 Being gay and a feminist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Islam. An inclusive place of worship would give hope back to many             Ludovic-Mohamed Zahed guardian.co.uk , Monday 26 November 2012 12.13 GMT

情緒政治無所不在?

最近埃及總統 Morsi 開除檢察總長,將總統權力深入司法權ㄧ事,被外界解讀為法老王再現,又稱為穆巴拉克二世。新聞媒體不斷報導自由派支持者重回解放廣場,要求 Morsi 收回該項命令。半島電視台則是訪問多位過去支持 Morsi 的群眾,這些群眾對於 Morsi 總統的擴權行為感到失望,甚至反悔過去投票給他。 (從這個面項可以看到半島電視台對穆斯林兄弟會的立場為何。) 新聞同時也報導在解放廣場示威的群眾遭到軍警的痛毆;而穆斯林兄弟會的辦公室同樣被憤怒的群眾包圍與攻擊。但是新聞有告訴我們為什麼 Morsi 這個時候會做出如此不智的舉動?也許可從這幾個月來的埃及制憲會議陷入僵局以及過去穆巴拉克的好朋友們在幕後的干預與牽制,或許會有較為清晰的面貌,而非只是新聞所報導「穆巴拉克二世」,破壞民主元兇這種簡化分析。

以色列若再度入侵加薩的後續評估

根據 以色列報紙 報導,以色列將考慮「重整」加薩。意思說,會重演過去 2006 年與 2008 年底以色列大軍壓境與空軍轟炸加薩的事件。為何以色列會有此種言論,主要是這幾天在加薩的武裝團體向以色列南部發射數百顆自製火箭彈,擊中以色列軍車與造成幾名人員受傷。當然憑以色列的個性,當巴人攻擊時,以色列則以加倍力道償還。在上星期六,以色列坦克車炮擊加薩,造成六人巴人死亡,與數十人受傷,成為這幾個月來加薩最嚴重的事件。 事實上,這種互動關係已經成為ㄧ套 公式:巴人武裝團體先朝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之後以色列派出飛機或是坦克轟炸加薩地區,這已經不是先例。從這ㄧ年以來,這種模式至少有十次以上。但當危機提升時,兩方便開始自制,透過埃及的調停達成停火共識。 最新新聞 表示巴人武裝團體願意有條件停火,前提是以色列不再砲轟加薩。或許這幾天可以聽到停火的消息。

解析卡達領導人訪問加薩ㄧ事

10 月 23 日卡達領導人 (Amir) Sheikh Hamad 訪問加薩, 承諾捐贈 4 億美金建設加薩地區,引起媒體廣泛討論。相較之下,以色列無人飛機例行性在加薩投擲炸彈、猶太極端份子挑釁式地造訪阿克薩 (Al-Aqsa) 清真寺以及至今仍有巴人囚犯絕食抗議,這些消息相較之下,反而不如卡達領導人炫風式的訪問報導。 加薩於 2007 年 6 月之後完全為哈馬斯 (Hamas) 掌控,而另外ㄧ邊的西岸 (West Bank) 則由法塔控制,形成「ㄧ邊一國」的態勢。巴勒斯坦政治分裂可歸因於 2006 年 1 月哈馬斯在巴勒斯坦議會 (PLC) 的勝選,從此徹底改變巴勒斯坦政治發展。 2008 年底,以色列向加薩發動猛攻 (Operation Cast Lead) ,口號是拯救以色列大兵 Gilad Shalit ,以及摧毀哈馬斯在加薩的勢力,結果 Shalit 不但沒有尋獲,哈馬斯至今仍穩穩地統治加薩地區。 2011 年 10 月 Shalit 在埃及協調之下,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換俘協議,以 Shalit ㄧ人交換在以色列監獄的ㄧ千多位巴勒斯坦囚犯,此舉又被視為哈馬斯的勝利。 此次,卡達領導人到訪加薩引發不少爭議,其爭議點簡要歸納如下:

Sufi Islam in Egypt

本文對埃及蘇非( Sufi )有很全面的分析。據估計,埃及受蘇非團體影響有ㄧ千萬人。事實上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創辦人 Hasan al-Banna ,他的思想與理念部份是來自蘇非的概念。 本文訪問蘇非團體領導人,透過訪談可以理解何謂真正的蘇非,並可澄清外界對蘇非的誤解或是指控。在革命之後,部份蘇非團體走入政治圈與成立政黨,這是過去沒有的現象。這些內容在ㄧ般媒體中甚少見到,若想基本認識埃及的蘇非團體,該篇文章是個很好的了解管道。 Sarah El Masry   /   October 21, 2012  /     No Comments Lately, Sufis have been one of the vital cards utilised in Egyptian parliamentary and presidential elections . Being supportive of the “civil state” camp and against political Islam added more to the long list of misconceptions about Sufis. Not only are they depicted as indulgers in folkloric celebrations, poetic recitals and religious chants, but also as allies of secularism, a precondition to be bashed by their rival religious group, the Salafis. Daily News Egypt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Sufism through the eyes of its adherents, the insightful explanations of some Sufi sheikhs about the long rivalry against Wahhabism and the current Sufi involvement in politics The...

The "Arab spring"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Arab spring"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AMI ZUBAIDA  21 October 2011 倫敦大學 Birkbeck 學院名譽教授 Sami Zubaida 從歷史宏觀角度看待「阿拉伯之春」。一般人或是政治科學學者仍不解為何中東爆發阿拉伯之春,以及為何大規模群眾寧可失去生命,也要走向街頭抗議強人政權。 Zubaida 雖然沒有針對此提出明確答案,但從他的歷史脈絡分析下,大概可以了解「阿拉伯之春」的發生並非偶然或是陰謀論,而是遲早發生的結果。 Zubaida 先提到 19 世紀歐洲對中東地區的影響,歐洲的科技、政治、經濟與軍事能力遙遙領先當時的鄂圖曼帝國。有鑒於此,當時鄂圖曼政府提出改革方案,學習西方政治與軍事等制度。在這股現代化浪潮下,產生ㄧ批接受西方觀念的階級出現,然而過去的傳統士紳如宗教學者算是這股現代化運動下的輸家,他們透過宗教術語挑戰現代化概念。在現代與反現代化的對立之下,出現了折衷團體,以 Jamal al-Din al-Afghani 與 Muhammad Abduh 等宗教學者為首,提倡西方科學與伊斯蘭兩者間不相衝突,不過這種思潮屬於精英性質,難以影響到廣大群眾。

台灣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論述形式

本文為非學術性質的文章,僅從過去個人觀察經驗分析台灣媒體(報紙與電視)、學者(非相關領域)以及廣大網路 鄉 民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觀點與印象。 該文發現,台灣欠缺有系統認識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途徑,幾乎完全仰賴於國外特別是美國媒體 ( 如 CNN) 的報導。多數人對於中東與伊斯蘭議題的評論,幾乎都是充滿想像力的論述方式,或是僅從 ㄧ 個極小的面項以管窺天,缺乏嚴謹客觀分析與欠缺事實依據。以下將舉幾點 說 明當前台灣對中東與伊斯蘭議題聚焦的主題,並試圖分析為何會有這些印象存在? 1. 中東地區都是暴力與好戰的新聞? 小編特別注意到,每當台媒報導中東新聞時,幾乎都與動亂或是與戰爭有關的消息,這 ㄧ 點讓我很疑惑,雖然中東許多地區的確存在動亂,但不代表每個地區都是如此。媒體對於當地的民族了解或是多元文化面貌幾乎毫無所悉。另外,中東有其豐富的歷史與文明 ,伊斯蘭是這個地區多數人民信仰的宗教, 1400 年以來發展 ㄧ 套精密與複雜的文明體系,不過不知什麼原因,台媒幾乎忽略伊斯蘭文明與歷史在現代中東社會的氛圍,僅縮限於政治層面,或是 ㄧ 再強調金字塔、木乃伊與外星人等神祕現象。

Tunisia: 'Ghannouchi for president'?

圖片
Rachid Ghannouchi has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to stand above the fray of narrow politics, writes Sadiki. 該文介紹突尼西亞復興黨 (Nahda) 領導者 Skeikh Rachid Ghannouchi ,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可能很陌生,或許從未聽過這個名字,但這位學者的思想、言論與在中東地區的影響能力,遠遠超過大家所認識的賓拉登。這邊額外補充ㄧ點,賓拉登不是宗教學者 (Skeikh) ,他只是ㄧ個會計師,是否有資格發佈教法判令,仍受到許多質疑。 Ghannouchi 過去在班 阿里 (Bin Ali) 時代遭到驅逐出境,在英國流亡 20 多年,在獨裁者倒台後, Ghannouchi 重新回到突尼西亞,帶領 Nahda 贏得多數國會席次。該作者曾多次訪問 Ghannouchi ,對於他的思想脈絡有ㄧ定程度的理解。 Ghannouchi 主張「自由」是國家首要保障條件,自由理念則是來自伊斯蘭原則,並非外來產物。同時自由與正義兩者不可分離,假如沒有自由,則是違反伊斯蘭政治的理念:無法透過完整公正系統運作公眾事務。

中東與伊斯蘭議題在台灣從事研究有前途嗎?

我想依照目前的環境與有限的師資 , 答案是否定的 。 理由很簡單 , 第一 , 台灣至今尚未有相關研究所或是研究機構 , 自然無法培育相關專才的研究人員或是學生 。 第二 , 政府對相關領域的長期冷漠與不支持 ,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研究 、 美國研究 、 日本研究 、 甚至東南亞研究依舊是台灣研究國際事務的核心 。 不過ㄧ向師從西方的我們,卻很少注意中東與伊斯蘭事務的研究在西方學術領域的蓬勃發展,在英美各重點大學皆設有相關領域的研究所與中心,至今已經發展不同研究領域與途徑。 簡 要列 出目前知道英國大學針對這個領域的研究項目:伊斯蘭研究、中東現代政治研究、中東歷史與伊斯蘭文明研究、巴勒斯坦研究、 庫德族研究 、什葉與伊朗研究、海灣研究、 伊斯蘭經濟學 、 阿拉伯文學等。上述這些項目多數皆有提供碩博士學位,研究師資與人員來自世界各地,不限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有些研究者本身則是來自中東國家,透過交流反而更可知道書本中未能提供的背景知識與脈絡。

政治伊斯蘭研究架構

前言:本文嘗試將政治伊斯蘭研究理論與建構化,作為 理解當代伊斯蘭運動思維、活動與未來可能發展趨勢的ㄧ套理論工具。透過該工具,可以理解多數在民族國家 (Nation-State) 邊界內活動的伊斯蘭團體。 2.1 政治伊斯蘭 (Political Islam)/ 伊斯蘭主義 (Islamsim) 定義 1979 年伊朗革命之後,伊斯蘭與政治成為西方學術界探討的顯學,「政治伊斯蘭」、「伊斯蘭主義」或是「基本教義派」等名詞,經常出現在媒體或是學術文章中,然而學者間對政治伊斯蘭與伊斯蘭主義有不同的定義與觀點,當中也產生許多辯論。政治伊斯蘭無法與國際關係ㄧ樣,發展ㄧ套精密的理論探討、分析與預測當代國際事務。因此,本文嘗試將政治伊斯蘭理論化,歸納與檢驗不同政治伊斯蘭的研究途徑,辨別這些研究途徑的相似與相異點,並嘗試解釋當今伊斯蘭運動的思潮、發展與未來可能趨勢。

新鄂圖曼土耳其? (半島電台節目 The Cafe)

圖片
近年來,土耳其在國際舞台上逐漸受到重視,這十年來由伊斯蘭為政治信念的 AKP (正義與繁榮黨)長期執政,經濟上也快速成長,平均每人 GDP 從 3000 美金提到至 10000 美金,去年經濟成長率更是僅次於中國,成為世界第二位經濟快速成長的國家。

等待ㄧ個阿拉伯之春真正理念的到來 by Tariq Ramadan

小編:牛津大學教授 Tariq Ramadan 在 9/30 於紐約時報發表 ㄧ 篇「等待 ㄧ 個阿拉伯之春真正理念的到來」 (Waiting for an Arab Srping of ideas) 。該文背景乃是回應西方媒體最近因羞辱伊斯蘭影片事件的後續報導。西方媒體將最近中東各地的騷動解讀為「阿拉伯之冬」,認為阿拉伯人或是伊斯蘭沒有辦法與民主價 值 相融。以下 Tariq Ramadan 的理念,來自於他的新作 THE ARAB AWAKENING: ISLAM AND THE NEW MIDDLE EAST 。 若是沒有辦法 閱 讀這本書籍的朋友,其實以下的文章 內 容已經充分反映出這本書的觀點。 內 文: 在我最近訪問美國之時,我被當地的知識份子與新聞媒體問到:「過去阿拉伯人覺醒的時候,我們有被誤導認為穆斯林是真的擁抱民主價 值 理念嗎?」我的回答很簡短:沒有。最近因反伊斯蘭影帶造成暴力示威運動的參與者是少數中的少數,他們的暴力無法令人接受,不能代表這些 2010 年在街頭上守紀律、採取非暴力示威的穆斯林大眾。 當然許多美國人對遍佈在穆斯林國家的動亂與血腥感到震驚,他們認為在革命之時,已經慷慨地援助當地穆斯林青年。不過阿拉伯人與 ㄧ 般的穆斯林仍在腦海中存有歷史記憶與不同的想法。他們對於美國的不信任,在於美國過去長期以來支持獨裁政權,而這些獨裁者藉此控制該國經濟與國家安全利益。另外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入侵、非人道對待在 Abu Ghraib 與 Guantanamo Bay 監獄的囚犯以及美國對以色列無條件的支持,都是這些地區人民不信任美國的原因。

對當今穆斯林良知的呼籲 by Tariq Ramadan

作者: Tariq Ramadan ㄧ 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丹麥卡通事件之後,近日的電影再次點燃憤慨之火。數百位憤怒的示威者聚集在開羅與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大使館。在動亂之中,造成美國大使與三位外交人員身亡,其他地區的大使館也遭到暴力般的攻擊,造成多人受傷與財物的損失。 Literalist Salafis ( 按照古蘭經字面解釋,忽略經文降示背景者 ) ,成功地動員相對少數的示威者,包含極度興奮的年輕人與一般平民。他們以堅定的意念保護先知的聲譽,因而加入示威行列,拒 絕 美國政府與其政策。這些示威者是穆斯林當中少數中的少數,但在媒體報導下以及示威運動快速在各地蔓延,已經動搖了這個地區,可能對未來中東局勢、民主化進程與正常化 產 生顯著的影響。這些暴力行為必須嚴厲譴責。攻擊無辜者與殺害外交人員是反伊斯蘭行為,穆斯林不能透過這種方式回應。原則上,我們沒有替這些暴行有妥協的空間。 然而,我們有理由去詢問,這種低俗的電影挑釁動機是什麼?(這個動機是明顯嘲笑穆斯林所尊敬的先知)。個人或是利益團體(不是美國政府)利用「言論自由」的高尚價 值 ,以獲取最惡毒的目的,散播仇恨、種族主義與歧視。在 ㄧ 個富裕與舒適的社會中,他們利用宗教假裝自己有批判性,但是在這言論自由的背後,隱藏者意識形態者的無知與種族主義者對穆斯林社群的羞辱,藉由嘲笑穆斯林的「狂熱」與「落後」行徑,展示他們文明的「優越」或是他們有抵抗伊斯蘭「癌症」的正當性。對於這些意識形態的立場,我們也沒有妥協空間。

從媒體看待中東示威反美的評論現象

圖片
台灣媒體多數報導中東新聞幾乎都是來自西方新聞來源,而且多半未經思索,全盤接受這些報導 內 容。新聞對於衝突事件的評論,多半是用「穆斯林的憤怒」或是形容穆斯林本質上仍是反美,不願意接受美國的「善意」的協助。下面是 ㄧ 位人類學博士針對近期西方媒體採用「穆斯林世界」這個辭彙所做的批判。 摘要: 新聞媒體如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將埃及與利比亞的示威反美運動,描述成「美國與穆斯林世界的苦惱」。紐約時報表示「穆斯林世界傾向於暴力的釋放。」記者 Robert Worh 則 說 :「又再 ㄧ 次,穆斯林陷入憤怒情緒。」「許多在西方的人士詢問者,為何伊斯蘭似乎又例行式的用暴力回覆這些 污 衊?」 現在差不多是時候將所謂「穆斯林世界」 (the Muslim World) ,從西方媒體中移除。使用這個詞不僅是忽略當地歷史與政治,而且缺乏精確的報導。事實上,「穆斯林世界」的 絕 大多數人沒有參與這些施威活動,也不是所有反對這些影片的穆斯林,支持在利比亞的暴力行為。西方媒體強化 ㄧ 種刻板印象,將「穆斯林世界」描述成單一與暴力現象。當前的示威運動被描述為「阿拉伯之冬」,這是 ㄧ 種極為簡化的描述。 伊斯蘭信仰中的確是有伊斯蘭社群 (Ummah) 概念,但是若檢驗「穆斯林世界」的概念,事實上不同地區的穆斯林社群展現不同的樣貌,並非單一性。在西方媒體中,很少聽到「基督教世界」,例如在 google 搜尋「基督教世界」, 產 生五百八十萬筆資料,但是「穆斯林世界」則出現八千七百萬比資料,兩者相當不對等。

研究極端化?

不知為何,因在這方面的研究興趣已經邁入第10年,過去ㄧ年幾乎七成以上的時間投入在這領域中,未來應該也是將此研究作為生涯規劃。這ㄧ年來的研究,對中東與伊斯蘭事務的理解,超過於之前9年的認知,對該領域有重新的認識與評估。 也許是這個關係,或是研究走向極端化, 因此每當在網路上,看到針對這些領域的中文評論時,心中都會有ㄧ把火。有時候會很傻眼,鄉民就算了,但 為何某些領域傑出的人士(請勿對號入座),當跨界談論中東與伊斯蘭問題時,都幾乎是個人主觀意見的評論,或是根據某些意識形態的驅使,將這個地區與信仰看得如此單一與簡化,詳細例子這邊就不多說。

關於近日中東地區抗議西方大使館的幾點想法

這似乎已經成為例行公式,只是發生在不同的時間與地方。新聞通常是這樣報導的:西方人拍攝電影、撰寫小 說 或是卡通來醜化伊斯蘭與先知,結果導致全球穆斯林的憤怒,攻擊西方人士、燒燬西方國家的國旗,甚至訴諸暴力行動。從過去的魯西迪事件,幾年前的丹麥卡通事件到現在的醜化先知的電影,都可以清楚看出這套公式的運行法則。 不過,以穆斯林的角度來 說 ,從有伊斯蘭以來,先知與穆斯林社群從未免於外來者的攻擊與侮蔑,但是先知沒有透過暴力解決問題,而是憑者 堅忍 與耐心回應這些外界的攻擊,這可以從許多先知故事與 安拉在古蘭經中的話語得知。如經文中提到:「至仁主的僕人是在大地上謙遜而行的;當愚人以惡言傷害他們的時候,他們 說 :『祝你們平安』。」 (25:63)

Tariq Ramadan對近兩年中東局勢的評論

圖片
牛津大學 Tariq Ramadan 教授接受英文半島電視台的訪問。訪問中,他提到這兩年中東局勢演變的觀點。以下為摘要訪談重點 1. Ramadan 教授稱埃及與突尼西亞的局勢為「阿拉伯覺醒」 (Arab awakening) 並非「阿拉伯之春」 (Arab Spring) 或是阿拉伯革命。 2. 伊斯蘭因素 (Islamic Reference) 在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等地,在政治與社會上的影響力增加,不過問題是,該如何詮釋伊斯蘭在政治與社會上的新趨勢?政治人物不能僅從 絕 對的是與非來看待當今問題,而必須從伊斯蘭倫理 (Islamic ethic) 與原則著手。 3. 伊斯蘭主義者 (Islamists) 與世俗主義者 (Secularists) 的紛爭不是當今中東國家的重點,重點是當地人該如何改善當地經濟、懲治貪 污 等惡習,並改善婦女地位與提高教育普及率,避免陷入 鄉 民式的情緒政治,如最近埃及與利比亞的示威與暴力事件。

摘錄伊斯蘭復興的概念

當代伊斯蘭運動 (The Islamic Movement) 除了是因應西方現代化與世俗化的回應之外, 也可以被視為伊斯蘭復興運動。而伊斯蘭的復興來自伊斯蘭的傳統。聖訓曾說「真主在每個世紀時,會有人來復興穆斯林社群。」穆斯林相信當他們面臨危機時,有信仰的穆斯林或是團體會挺身而出,捍衛信仰,移除或對抗非伊斯蘭的事物。 下面摘錄穆斯林學者們(接受世俗教育或是宗教學者)對於「伊斯蘭復興」的觀點。雖然 有穆斯林身分的學者(非宗教學者)倡導人人都能解釋經典,但這不是來自傳統伊斯蘭概念,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解讀經文或成為教法學者。

A response to Joseph Massad's 'Hamas and the old/new American Crescent' by Larbi Sadiki

作者 Larbi Sadiki 駁斥之前巴勒斯坦裔的 Joseph Massad 的論點, Sadiki 不認為哈馬斯的轉型是符合美國的利益以及出賣巴勒斯坦權益。下面是該文的摘要: 「哈馬斯近來的行為,若是被認為代表伊斯蘭份子 (Islamist) 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緩和,然而這個論調是錯誤的。 Massad 教授對哈馬斯的懷疑論調無法說服他人。他的論點是跟隨 James Henry Breasted 的『肥沃的新月』 (Fertile Crescent) ,透過現實主義與地緣政治角度,雖將新月視為肥沃,但卻是充滿衝突、陰謀論與國際社會的佈局。在 Breasted 的原來用語中,「新月」從宗教意涵代表該地區的伊斯蘭認同。如伊朗招募泛阿拉伯主義者、巴勒斯坦遜尼伊斯蘭份子以及伊拉克等,這些是美國最不希望的『禮物』。」

戴頭巾是等於壓迫婦女地位嗎?

該編譯的報導 「 穆斯林控制埃及國營媒體 女主播戴頭巾 」 :埃及國營電台首度有女性主播戴起頭巾播報新聞,似乎代表者人權的倒退與現代化的衝突。

小編對於這起報導 內 容以及新聞標題感到無言。以學術標準 ㄧㄧ 檢驗這些論點。 
首先,穆斯林人口占埃及總人數 94% ( 參閱Wikipedia: Islam in Egypt ) ,試問什麼叫做「穆斯林」「控制」埃及國營媒體,媒體應該對此有清楚的定義。
 第二,反對與批評的人士到底是誰?阿拉伯之春後的埃及,世俗與伊斯蘭之爭仍延續至今,小編比較傾向是反穆斯林兄弟會的人士以此為炒作的話題。

第三,該文提到「除了電視台之外,舊政府也不希望旅館和航空公司女職員戴頭巾,認為這些單位的員工如果戴頭巾,會與政府想要推動的現代化形象不符。 」 試論戴頭巾與現代化的形象是如何不符?